免费注册
查看:2833 回复:0
MAXDIGITAL

静电耳机系统的小捷径,Sonoma Model One使用小结

[复制链接]
楼主

说起静电耳机系统,玩家们脑袋里就会蹦出几个词“昂贵、复杂、难伺候”,这些词也确实是玩家们经验总结出来的,记得笔者曾聊过经典静电耳放Blue Hawaii,当时在文章结尾时,我强调了静电耳机系统的平衡度问题,结论是静电系统的木桶效应会很明显,这也就是静电难玩的最大原因,静电耳机也许不贵,但优秀的静电耳放就不便宜了,相称的音源则更贵,对周边还敏感,电源和线材都需要下功夫,一套下来显然是不小的金额。但是依然会有玩家希望玩上静电,希望以相对较低的投入组建一套静电耳机系统,可喜的是,这样的想法在Sonoma Model One(下文简称M1)出现后变得更加的可行了,这也是在使用了M1一个月后得以确认的。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M1的研发团队是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的,其中Warwick Acoustics(英国)是专门研究静电技术的声学公司,而Sonoma Acoustics(美国)则是成名于DSD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这两家都是常年和专业市场打交道了,英美联手做出的第一款民用耳机系统,显然也是被寄予了厚望,官方资料中有大量的专业录音棚和工作室对M1进行了评价,可以说是极具权威了,而笔者则从一名普通玩家的角度来谈一谈M1,总结一些在把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在此与各位分享。

 


首先是M1系统的宏观感受,那就是小巧简洁,镁铝合金的耳机本体相当的轻盈,金属银色搭配上镂空的橘色单元面板,非常现代,但是佩戴稍显夹头,撑开一段时间会有改善,系统的另一个关键就是专属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没错,是一体机,并非独立耳放,所以笔者用简洁来形容这套系统,相对于市场上那些巨无霸静电耳放来说,这台一体机实在是太小巧了,放在电脑桌上丝毫不占地方,同时为了减小体积也外置了变压器,这是英国厂家常干的事,不过玩家依然可以替换更高级的电源线来连接变压器。M1最简单的玩法就是通过USB接入PC组成一套PCFI静电系统了,当然一体机背后的接口还是足够丰富的,除了USB接口,还有同轴以及RCA输入,甚至还有3.5输入,可以说是能应付大多数情况了。

 


在接入PC后,就可以安装驱动了(苹果系统免驱),但是作为国内玩家去国外官网下驱动还是有点麻烦,建议代理可以把驱动放在公众号这样下载就方便了。既然是PCFI系统,那么PC端的软件和设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国内常见的一些音乐软件也可以使用,但是笔者对比下来,还是一些更专业的软件效果会更好,相对简单的foobar就是很好的选择,输出选择Sonoma DSD驱动,前文也说过他家在DSD研发方面是很强的,如此一来就可以安心欣赏音乐了。



声音方面M1可以说是有点博取众家之长的意思,作为静电耳机来说,超高的密度和分毫毕现的细节自然是传统了,但是其低频又相当的结实,这显然不是传统静电的风格了,更趋向于高档动圈的走势,低频直击人心,“美国味”很重,动态相当强势,并不是说传统静电低频不行,而是说传统静电想玩出优质低频需要下大功夫,但是M1只用这么小的一台一体机就做到,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厂家对于静电振膜的把控能力确实是老江湖了,中频人声方面则染色不多,但是得益于静电天生的细腻,所以依然相当的通透悦耳,高频更是静电独一份的华贵味道。除了令人惊喜的耳放端表现外,解码端也是毫不示弱,信息量相当充沛,这也是玩好静电耳机重要环节,如此看来这台一体机的性价比实在是很高了,笔者觉得两万以下的音源就不用去接M1了,这台一体机的解码端实力已是不俗,当然也并非完美,M1的声场表现稍显局促,虽然定位精确,但是声场感觉还是稍小了些,如果喜欢包围感氛围的玩家则不必在意了,值得一说的是M1在DSD音频方面解码的能力,那绝对是一耳朵的提升,素质上相对于传统无损是有质变的,这也是得益于DSD研发的技术积累,市面上依然有不少产品在DSD解码上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但是M1绝对是这方面的行家。

 


总体来看,M1静电系统最大优势就是简洁且高效,简洁即系统的简洁,一台电脑接上一体机和耳机就能玩起来了,高效即很快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传统静电耳机想玩的均衡悦耳可是不宜,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即使购入了强如Blue Hawaii这样的耳放,其他环节上的升级和调整依然长远,所以不想折腾或者不想花太多钱的朋友,M1显然是不错的选择,无论金钱还是时间上的投入都要小得多。不过这时候一定会有杠精说了,M1不够HIEND呀,哥们不想要简洁,哥们就想要追求极致的HIFI,那也没问题,毕竟他家旗舰静电系统Aperio刚刚上市,声音绝对HIEND,价格也是(笑)。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