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汕头好味道

作者:玮珊 阅读数:3228 发布日期:2009-11-03

摘 要:
 
      向外地的朋友介绍汕头的美食,总是备感惆怅,吾乡美食俯仰皆是,让我从何说起!而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滋味,不亲自品尝,就算这些文字能滋生出美味来,又如何能抵达你的舌间你的心里!可能,无法让我的文字滋生出美味来那才是惆怅的主要原因。我虽然在这潮菜之乡土生,却在那个“怕不辣”的他乡土长,并没有机会受到多少“食不厌精”的启蒙,加上少时体质孱弱,胃口也就被打造得小小的,从小就当“小不食”,磕磕绊绊终于长成“大不食”,对美食佳肴仍然既不渴望又不期待,在潮汕人眼里,应该是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的幸福感的吧!与周围一众到处追逐美味的达人们一比,高下立见,格格不入,对于吃还未产生精致的感觉,好像不太像个潮汕人!
      潮汕美食名满天下,据说在海内外的华人心目中,潮菜地位之显要令人仰望,在世界上的中餐馆中,最贵的就是潮菜馆,那是传说中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在汕头更诱人的是满大街像无米祭、鲎祭、牛肉丸祭这样的一块钱两个五块钱一碗的味道熟悉价钱亲切的寻常小吃。但是,到底已经名声在外了,连带着潮汕人也常常被外地友人认为是被美食惯坏了的娇小姐阔少爷。去年我和孩子去北京看奥运就享受了这样的“待遇”。接待我们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老爷子几乎走遍国内的每一座城市,汕头的美食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他眼里,潮菜做得精致,潮汕人都是吃得极精致的,深怕委屈了来自美食之乡的客人,每天为着三餐颇费心思,带我们去各种高档的餐厅用餐,每次吃饭的时候还总是充满歉意地说,“北方不像你们南方,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将就着吃吧”。弄得胃口比较小的我每一餐都要装出食欲很好的样子努力地吃以安慰老人。
      其实,我算是没被潮汕美食娇惯坏的潮汕人了,和同事出差,他们对当地的食物要比我挑剔得多。但是,在美食之乡成长的人不被惯坏也难,比如我的孩子。他五六岁的时候,喜欢上了杉排街那家老字号的杏仁茶、芝麻糊。从前这东西是人们作为工余休闲坐下来慢慢品尝的小吃,有点像人们闲暇时慢慢品尝工夫茶的情趣,所以也被冠之以“茶”,其实就是杏仁糊芝麻糊。杉排街离我家远,为了省去往来奔波之累,某日在超市买了一袋冲泡即食的芝麻糊应付他,冲开后,他只吃了一口就叫唤:“妈妈,拿把刀来。”我问:“拿刀干什么?”孩子说:“拿刀把芝麻糊切细。”原来是嫌芝麻糊的口感太粗了。吃惯了香滑细腻的糊糊的小小人儿也是不好糊弄的呢!我总算明白杉排街那对守着小小鸳鸯锅的夫妇怎么那么气定神闲了,他们只用细腻一样就可以把客人牢牢拴住,用那一种细细的细腻去感染同样细腻的你。有很多吃惯了他们的杏仁茶的人,就算家搬到了遥远的东区,也会视而不见周边的那些新张的店面,为了那一丁点的味道的固守、口感的差别,在寒夜里驾着车七拐八拐来到老市区寻访那小小一碗的热气腾腾的白的黑的或者干脆白加黑的糊糊的人不在少数呢。在美食之乡,人们对美味的固守和追求是作为一种生活姿态而存在的。
      而对于那些离开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美食,也是乡愁的一种吧!家乡的美食最让人牵挂的当属牛肉丸。我采访过一位驾着摩托车游遍大半个中国的玩家,他说回到汕头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牛肉丸祭条;外地的朋友最熟悉的汕头美食也是牛肉丸。几年前在九寨沟邂逅几位新加坡游客,说是丽星邮轮上的大厨,听到我们说汕头话,其中一位激动万分,他说他可以算是我们的老乡,因为他看过祖母的一张少年时的“小影”,上面写有“广东潮阳”的字样,和家乡亲人早就失去联系了,关于家乡他所知道的全来自邮轮上所接触到的潮汕人,知道潮汕美食知道汕头的牛肉丸。还跟我们说好了,哪天丽星停泊到汕头港,或者他再有休假,一定要找个时间让我们带他去吃最正宗的牛肉丸。呵,原来牛肉丸是思乡的味道,是不曾吃过也会惦念的味道!那些吃过的就更不用说了,我的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回汕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去吃碗牛肉祭。一次一位途经汕头的老同学,为了会友和牛肉丸两不误,居然约在一牛肉丸店见面。也在那一次,我第一次见到打牛肉丸的现场版。远远的,就见到几个打赤膊的汉子挥舞着手中的铁棒一下一下重重地砸在面前的一滩肉泥上,“啪――啪啪”,有一种让人振奋的韵律感,传说中的像乒乓球一样会弹跳的牛肉丸就是这么锤炼出来的,把大大的肉块砸成肉浆,是保证弹性的关键,而还有许多的秘而不宣的独门秘籍才是它恒久魅力的保证吧,作为普通食客就不得而知了,我能看到的是,我的同学啜一口鲜汤的满足感还有那肉丸淹没牙龈的幸福感。那一餐,我们吃得很简单,每人一碗飘着几瓣香菜的牛肉丸汤,一碗干祭,汤清味浓的原汤,柔中带弹的牛肉丸,蘸着那不知加了什么的沙茶酱,各种难以名状的美味混合在一起在口腔中鼻腔中回荡,很有交响乐的抑扬顿挫感。
      生而为潮汕人,不管是不是美食家都是有口福的人吧。那遍布大街小巷的潮汕小吃,那么平易近人,也许,在哪条老街的拐角处,你冷不防就会被一阵奇香吸引,欲罢不能,循香而去,你见到的也许只是路边一煎无米祭的简易摊档,虽然简易,却可以把无米祭煎出绝代风华来,据说无米祭是在那粮食紧缺的年代由潮汕贤惠巧手女人发明的无米之炊,用薯粉做成韧性弹性适中的皮,擀得的薄薄的、透明透明的,裹着青翠逼人的韭菜馅,放在平底锅里煎至透明微微带赤就好了,在这个煎得吱吱作响的过程,它散发出来的香味就已经足以让路人停下脚步了,别嫌桌椅简陋,就地把它解决了那是再好不过的,刚刚出锅上碟,口感酥脆,韭香扑鼻,蘸点辣椒酱吃就是好吃没商量的人间美味了,把它带回家再吃,口感会大大逊色,再说了,面对这诱人的香味,能带回家再吃,不是克制力太好就是对美食太麻木了!曾经在电视上看过这款点心的制作过程,那繁复难以赘述,其实,那制作过程不学也罢,想吃的时候上街找找就是了,五毛钱一个,小小地“腐败”一下终究不是难事。更何况,在这里,说你好吃懒做那不算批评,那是对你热爱美食的态度的肯定。
      汕头是越夜越精彩,街边的大小摊挡到了夜里才迎来他们的黄金时间,潮菜博大精深,菜品繁多,在深夜的街边可略见一斑。你只有亲临才会知道,原来宵夜也可以如此壮观!除了可以搭配多达二、三十种不同配料各种各样的粥、面、果条或者米线之外,更经典的是白粥。潮汕人总是认为米粥暖胃下火,所以它常常是宵夜的首选,古人说,大味必淡,潮汕的白粥可算是味之大者吧,那粘稠稀软的的口感,以及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谷物的清香,给人带来一种亲和柔顺的感觉,尤其,当身体虚弱或者脾胃负担太重的时候,总是会想起白粥的温婉平淡,那时候一碗白粥下去,总是能给身体带来抚慰和温暖。所以白粥当之无愧地成为宵夜的主角,相对于白粥的平淡,那种类繁多的配菜堪称绚烂,经典的各式鱼饭、鲜腌的海鲜壳类、还有潮州卤味,自然还有咸菜和橄榄菜等各种潮汕特色的“杂咸”以及各种时令蔬菜、生猛海鲜,洋洋大观少说也有几十种,不过丰俭由人,简繁随意。那场面往往让我这样的不常来吃的人看傻了眼,但是那些有经验的老饕可不一样,站在那琳琅满目的菜品前,胸有成竹指点江山,你刚坐定,一桌荤素搭配、结构合理的菜就端到你的跟前,嘴唇与稀粥就欢快地擦出“呼呼呼”的声音来了。深夜的汕头,这样的宵夜摊档散落在街头巷尾,从春夏到秋冬,总是追随者众,虽然,睡前吃宵夜到底好不好总是遭到质疑,但是,在汕头来说,这已经是景观、是习惯,许多人都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一天的辛勤劳作画上个温暖的休止符。
      在汕头,追逐美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味美地道是最高的标准,南海路的刨冰、广场边的豆花、老妈宫的棕球、西天巷的蚝烙・・・・・・估计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张这样的美食地图,他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而且有趣的部分就是这样按图索骥,在街头巷尾中,细细地追寻着、甄别着,享受着心中所思所想的那一点感觉。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就是这么远那么近。张爱玲说,生活的全部魅力都来自于她的细碎之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么多的人去考究这么多的细微末节,是不是也算深谙其中真髓?这里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执着、对于幸福细节的敏感生活,你都可以通过他们对美食的态度感受得到。面对美食,尽管文字总是远远落后于感觉,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来,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海鲜之生猛、卤味之浓郁、笋祭之甘美、水祭之清爽、芋泥之温润、豆花之婉约、草祭之舒畅、工夫茶之幽远,都可以让你闻之垂涎、思之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