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4360 回复:0
威傲音响

【震撼】绝不能错过的十大交响乐名曲

[复制链接]
楼主

1584519194716565.jpg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这些声音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但是没有经过艺术家们别出心裁创作与组合,是不能成为音乐的。所以,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与灵感。随便涂抹的线条和色彩不是绘画,任意堆砌的语言文字不是文学,同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

1584519282595947.png

音乐也分很多种类,例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交响乐、蓝调,还有比较现代说唱等。但要说到规模之庞大就肯定是交响乐,交响乐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交响乐”的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一个管弦乐团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所以规模之庞大可想而知。

1584519297205691.png

一般交响曲有四个乐章(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但一般都是四个乐章),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交响乐队是近代大型管弦乐队,按规模大小,分为双管、三管、四管,即小、中、大等编制。通常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各组乐器组成。有时也根据作曲、指挥的创作意图和具体要求,对乐器有所增减。下面我将推荐十首比较有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

1《第五(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

图片3.png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1. Allegro con bri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2. Andante con mot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3. Allegr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4. Allegr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第五(命运)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7年,并于1808年12月22日由贝多芬亲自指挥首演于维也纳皇家剧院。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中的苦难,障碍,矛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是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也可以认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通过斗争争取自由,希望摆脱苦难掌握自身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分4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贯穿为一体。不朽的命运主题——一个由4个音构成的简短有力的音调在全曲一开始便轰然而鸣,这是全曲的核心动机。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贝多芬一生向命运抗争的宣言,也是命运交响曲的音乐主题,一首英雄战胜宿命的壮美赞歌,一次历经黑暗达到光明的凯旋。恩格斯曾如此评价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这首壮丽的作品,那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听过。”之所以用如此夸张的严辞来形容,是因为人类心灵深处隐藏很深的某种东西出来了,成为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格力量。

2《幻想交响曲》

图片4.png

柏辽兹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I. Rêveries-Passions
Constantin Silvestri;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II. Un bal
Constantin Silvestri;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III. Scène aux champs
Constantin Silvestri;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IV. Marche au supplice
Constantin Silvestri;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V. 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
Constantin Silvestri;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幻想交响曲》是法国音乐家柏辽兹完成于1830年,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但柏辽兹这位鬼才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把守交响曲进入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关口,也打破一般人认为“法国人不擅创作交响曲”的观念。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不仅是柏辽兹个人的代表作,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幻想交响曲》极富独创性,特别是在音乐中直接引入了标题意义。本曲问世之后,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柏辽兹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有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摆脱了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他不像门德尔松那样引用客观的标题,而是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并在这一交响曲中构成了自传式的内容。全曲在结构、和声与旋律方面都存在着大胆的创新,由此开创了自由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3《第九(欢乐颂)交响曲》

图片5.png

贝多芬


IV. Presto, Allegro assai (第四乐章 急板,很快的快板)
June Anderson;Sarah Walker;Klaus Konig - Ode to Freedom - Bernstein in Berlin: Beethoven's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Choral"


《欢乐颂》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主要部分。《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4《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图片6.png

德沃夏克



I. Adagio, Allegro molto (第一乐章 柔板,稍快的快板)
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I. Largo (第二乐章 广板)
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II. Scherzo - Molto vivace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十分活跃的)
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V. Allegro con fuoco (第四乐章 火热的快板)
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的第九首,创作于1893年。1892年德沃夏克受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创办人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请,出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一踏上美国的土地,许多新鲜事物接踵而来:不同肤色的人群,快速轰鸣的机器,飞驰的汽车在街道上川流不息,港口的船舶穿梭往来,忙乱、纷繁、紧张……这是一块崭新的大地,到美国后三个月,德沃夏克开始为一部新的交响曲起稿。每日观察这新奇世界的德沃夏克,这天散步来到纽约的贫民区。忽然,一阵深沉的女中音歌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马上循声寻找这个声源。一个黑人姑娘,坐在一所破旧的小屋前,一边洗衣,一边歌唱,德沃夏克问她:“这是什么歌?”“这是黑人常唱的歌谣,是对家乡的追忆。”德沃夏克对她的声音倍加赞赏,建议她去考音乐学院,黑人姑娘难过地说:“学院不收黑人。”德沃夏克回去后的第二天就找到创办人交涉,他说:“如果不收这个黑人学生,我就辞职。”院方不得不收下了这个出色的女中音。《新世界》中那优美的、最感人的第二乐章主题,就是来自这个黑人姑娘的歌谣对他的启迪。

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5《第40交响曲》

图片7.png

莫扎特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V 550: I. Molto allegro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K. 550:更快的快板)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Mozart: Symphony No. 40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V 550: II. Andante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K. 550:第二乐章 行板)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Mozart: Symphony No. 40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V 550: III. Menuetto & trio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K. 550: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与三重奏)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Mozart: Symphony No. 40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V 550: IV. Allegro assai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Mozart: Symphony No. 40


《第40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后的三首交响曲之一,三首交响曲都是完成于1788年夏天,只用了六个星期一气呵成的,是莫扎特交响曲的三大杰作。莫扎特的创作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就在这年的六月,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第40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这首交响曲的开始没有再使用慢速度的引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虽然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触到莫扎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灵孤寂。音乐理论学家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堂兄弟)曾称此曲为"室内乐宿命之作"。

6《第一交响曲》

图片8.png

勃拉姆斯



1. Un poco sostenuto - Allegro - Meno allegro (第一乐章 稍持续的,快板,速度转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rahms: Symphony No.1


2. Andante sostenuto (第二乐章 持续的行板)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rahms: Symphony No.1


3. 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第三乐章 稍快且优雅的小快板)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rahms: Symphony No.1


4. Adagio - Piu andante -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 Piu allegro (第四乐章 柔板,稍行板,不太快的快板,有活力的,稍快板)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rahms: Symphony No.1


《第一交响曲》的作曲一共花了21年的时间(1855~1876),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43岁。此曲的写作之所以耗时长久,并不是因为作曲者忙于其他作曲工作,而是其态度十分慎重。勃拉姆斯本来就很严谨,在交响曲创作方面更是如此。他立志:要写便写出能和“不朽的九大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作品,以不辱前人风范。所以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写出了这首能和贝多芬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巨作。

他的《第一交响曲》被世人称为“第十号交响曲”。所谓“第十号”乃是指本曲续接于贝多芬“不朽的九大交响曲”之后,成为第十首著名交响曲之意。乐曲中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7《第六(田园)交响曲》

图片9.png

贝多芬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Kurt Masur;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2 & 6


II. Andante molto mosso (第二乐章 很快的行板)
Kurt Masur;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2 & 6


III. Allegro (第三乐章,快板)
Kurt Masur;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2 & 6


IV. Allegro (第四乐章,快板)
Kurt Masur;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2 & 6


V. Allegretto (第五乐章 小快板)
Kurt Masur;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2 & 6


《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创作于1807—1808年,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命运”、第九“合唱”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从这部《田园交响曲》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作曲家对于幸福的爱情生活、对于纯朴的民风、对于美妙无比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热爱!是啊,虽然贝多芬依然在和耳聋疾病作着不断的斗争,但是当时安逸的生活、美妙的爱情依然围绕着他,出于一种对人生追求自然的天性,乐圣创作了这部作品。虽然缺乏《第三交响曲》的英雄气概、《第四交响曲》的热情如火,也没有《第五交响曲》中的强烈旋律对比,但《第六交响曲》似乎用大交响的方式在向我们讲述最平凡的景色和最朴实的生活。其实在贝多芬的创作随笔当中,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这就是一部反映乡村、田园生活风貌及其风情场景的作品。如果说《命运》是通过叙述一个斗争的过程为表现手法,那么《田园》则是通过描写景色反映出贝多芬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让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音乐描述,来遐想乡间生活的乐趣。

8《悲怆交响曲》

图片10.png

柴可夫斯基

<br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Tahoma,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公司秉承推广HI-END的理念,精选代理世界一流的音响品牌,如瑞士NAGRA南瓜、美国Viola中提琴、美国Genesis珍妮西施、塞尔维亚KARAN ACOUSTICS佳龙、意大利DIESIS AUDIO天使、丹麦DANISH AUDIO DESIGN小蓝猫、瑞典BIBACORD线材、意大利ATOMICA奥图美格,为尊贵的客户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